疫情之下的通膨時代: 為什麼房價驚驚漲?吃虧的是誰?該具備怎樣的買房思維?(下)
Aug月 2021年 君鑑機構-企劃部
點閱次數 : 7252      share :

上篇看了沒?(請選按↓)

疫情之下的通膨時代: 為什麼房價驚驚漲?吃虧的是誰?該具備怎樣的買房思維?(上)

 

 

中「慘」階級:通膨時代的中空化

 

    經由上篇所述,已知房價上漲的原因,同時,因為通貨膨脹的關係,正常情況下,房價不太可能下跌。而在這個通貨膨脹逐漸加劇的時刻,吃虧的是誰?

 

    在過去,人們只要畢業後,任職一份工作,也許就能養活一個家庭;但在高喊買不起房子的當代,即便家庭轉為雙薪收入,在買房的負擔比例上,常態而言幾乎是佔據了整個家庭的半數,更何況還有養育和其他支出負擔項;因此,從六年級末、七年級生以降的一輩,得有計畫目標,審慎規劃理財才能攢房,更遑論八年級生之後的一輩,面對房價的壓力簡直無所適從,甚至若無上一代的協助,買房根本像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但通貨膨脹在資本社會是必然的。在一具有信用貨幣流通的社會,自然產生良性通膨。這種情形發生在你我周遭,只要想想,從小到大,同樣的東西,價格轉變為何,就能感受到(超商的國民便當從40元、55元,到70元配菜還調整了;手搖飲中價位也從10-30元,變為50-70元,甚有限定口味賣破百元的),這些尚且是日常瑣碎的生活花費,也就是零錢、小錢,付出時不覺得特別心痛,所以這種通膨的方式是緩慢的影響與感受;但各項物價都漲了,房價哪有不漲的道理?(房子也是存在這個相同的時空裡),這是不可能分割的,只是房價上漲特別讓人有感,因為它是一次一大筆錢。

 

    財富的分水嶺就處在:「錢」和「資產」這兩種方式的規劃與配置之間(註1。錢是貨幣,是工具(註2,會逐年因通膨而越來越不值錢;房子或其他投資工具是資產,在通膨的時候,反而會推升了它的價格(今天的1000元,不會等同於明年的1000元,如果以5%的通膨速度來看,今日的1000元,明年只剩下950元的購買力。相對的,房子在今年1000萬,明年呢?房子當然要參考個案的其他因素,但基本上,每個人都能明白,一樣地段的房子,在來年不會是一樣的價格)。

 

    因此,通貨膨脹必然推升資產價值

 

    富有階層的人,資本多,則資本可以產生被動收入,俗稱「錢滾錢」,或者「躺著賺」,比如一塊土地或房子,即使放在那裡都不動,但價值就是一直往上升,這是more and more;其次就是社會中絕大多數的你我,普羅大眾領工資過著生活,通膨之下,食物漲價,日用品漲價,房價上漲……,即使薪水也跟著漲,相對支出負擔依舊是杯水車薪。這個階層的人,通常還是會以家戶為單位,自己建立一個家,買一個宅戶,然後就只能是only one,負擔著自己住的房子,也很難再有多餘能力做其他的資本投資;最後則是弱勢族群,社會的底層人口,窮人沒有資產,有些也許有一餐沒一餐,他們通常需要被分配救助,反正nothing,所以通膨與否與他們關係不大。

 

 綜以上情形看來,可以看到貨幣與資本之多寡,在一進一退間的距離逐漸M型化(註3;也能看到中產階級的中空化,財富加大槓桿集中於房產,除了自住外,無法產生多餘受益(勉力自給自足);唯有擁有的金融資本和物理資本多,使得富者恆富,故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即使如《經濟學人》提到各國為了抑制這種情形,都在國家財政經濟上儘量調整,然而也只能減緩,而無法消止。如國內在2020年初房價開始飆漲,直至年底,政府端出房地合一稅2.0,即是要為過熱的房市降溫。

 

    2021年農曆年後,台灣疫情升溫加上年中的房地稅制調整,目前看來,房市景況並無想像中低落,實是貨幣貶值的必然發展,加之民眾對房價的預期(市場熱絡時,怕更晚買更貴,故需求增加),和種種資訊通透(如房地產的成本結構等),「房子能保值」這件事,其實已成為大家的共識。

 

 

 

當「階級固化」已成事實:你我該何去何從?

 

    前文已一路闡述在疫情和通膨加乘之下的房價與資產關係,對於絕大多數屬於中產階級的你我,即使感到無奈,也還是得面對真實的生活,才能生存在這社會之中。

 

    就個人而言,階級難以流動。歷史上要整個大洗牌大概只有發生大規模戰爭和嚴重的世紀災疫,但以當今的時空環境以平和溝通為主(不輕易大動干戈)和人類醫療水平之技術先進(人類平均壽命不斷延長)而言,較不容易重蹈歷史覆轍;因此階級固化難以撼搖,除非透過教育來突破階層邊界,然而即便是教育,也會有階級資源不均所帶來的不公平(比如有錢人家的孩子可以上最好的補習班,但偏鄉的孩子往往缺乏資源……)。因此,人也只能認清楚自己在此時此刻的歷史環境中是處於什麼樣的位置,可以有多大的空間伸展與發展,然後儘量找尋自己可以比現在過得更好的方式,訂立明確的策略,繼而往目標前進。

 

    對於買房子而言,當今房屋之價格,已到讓每個人背負很重的負擔比例,且一代比一代嚴峻,債務增加,背負的年限也延長,無奈的是這已為既定的事實,天抱怨無效,天上不會憑空掉下房子給你。自主能掌握的依舊還是儘早規劃買房,以及思考買房的「住」的本質問題。

 

    房子無論是現在住或未來住,自己住或未來轉售(跨期交易),「品質」都是最重要的事情!「買安全性佳,品質可信任的房子,而不是買便宜的房子」,重視價值而非價格,選擇評價良好的品牌為優先,最好要能「保證長期照顧消費者的房子」。

  

  通貨膨脹是透過增加貨幣數量,幫助刺激經濟,為市場提供流動資金,減低借貸成本,令借款人受惠,最後惠及並支持整個經濟運作。雖然中產階級因為收入有限,不得不將大部份資金投注在房地產,但凡事為一體兩面,貨幣貶值代表的既是貨幣的購買力驟降,同時也等於是「減輕了你的債務」(物價漲,你的負債不會漲)。以此作想,正視現實,我們可以展開新的思維:房屋雖比起過去價格高,但可經由時間紅利準則來延緩。一來自己不太老,有目標早點打拚,不浪費時間和金錢;二來早買早省,早買早享受,早買早增值。

 

  世界本有多稜、多元的形貌,人、事、物也都不會是「公平」的。個人出生永遠無法選擇,但我們可以儘量以理性的視角,廓清經濟運作之紋理並學習觀察社會現象。然後,循著自主之信念,走明確的路,看清晰的景

 

 

 

══════════════════════════

1.「貨幣必須用於生產性投資以製造商品,才會成為資本。」詳參烏麗克.赫爾曼(Ulrike Herrmann):〈貨幣是謎,而且不等於資本〉,《資本的世界史:財富哪裡來?經濟成長、貨幣與危機的歷史》,新北:遠足文化,20182月,頁137-151

 

2.「貨幣是中性的,是身分中性、地位中性、非人格化、跨地區通行的『通貨』。貨幣上不包含血統符號、代際符號,也沒有學位符號、職稱符號。」詳參陳志武:《受用一生的耶魯金融投資課:看清市場本質,擁抱財富思維》,台北:今周刊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2011月,頁551-569

 

3.「資產本身不具任何價值,價值來自投資產生的收益。」「真正的財富來自投資;今天投資,以便在明天創造出更多的商品與服務。錢必須變成資本才有未來。長期來看,擺在銀行不動的錢是不具任何價值的。」詳參烏麗克.赫爾曼(Ulrike Herrmann):《資本的世界史:財富哪裡來?經濟成長、貨幣與危機的歷史》,頁273-276

 

 

回顧上篇(請選按↓)

疫情之下的通膨時代: 為什麼房價驚驚漲?吃虧的是誰?該具備怎樣的買房思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