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氣背後,不為人知的品質!
Jun月 2018年 企劃室 - 大管家
點閱次數 : 3855      share :

 
「名氣不等於品質保證!」
 
近來新聞屢屢出現知名建商遭到購屋者投訴,無論是買屋簽約後的加價糾紛、或交屋後房子多處漏水、甚至是上億豪宅被擅自下修坪數等等。讓消費者漸漸疑惑,買房如同追求名牌反而成了冤大頭?這樣做錯了嗎?
 
 
 
 
據蘋果日報指出,購買某知名建商台中預售案「博識」,簽了合約並付簽約金,建商卻以「合約未用印」(註1.)為由主張契約無效,給消費者2條路:簽新合約,或退還訂金及簽約金,但消費者主張合約有效,造成衝突,「合約用印」前的這段法律灰色地帶,也隨之曝光。(註2.)
 
同樣在台中,一位從事旅遊業的詹先生投訴,花1億買豪宅,建商違約還遲不退錢!他在2015年花近億元買一戶「市政富邦」最大坪數180坪房子,建設公司卻因房市反轉擅自修改設計,把坪數下修為較好銷售的130至150坪,且整個結構外觀都改變,案名從「市政富邦」改為「富邦豪庭」,又再改為「富邦新市政」。建商違約在先,不只要退還詹先生已繳付的近2,000萬元工程款,還要付房屋總價15%違約金1千多萬元,總共約3千多萬元,過了半年,詹先生卻遲遲拿不到一毛錢,讓他氣炸了。(註3.)
 
 
 
 
新聞上這麼多購屋糾紛,顯示了一昧只追求建商名氣,對於居住品質卻是很容易被忽視。
買房前對建設公司的背景最好先了解清楚,做好功課就能降低踩到「雷」的機率。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平台上的「糾紛案例及統計」資料庫、網路評價等等資訊都可以當作參考指標,另外選擇用心營造的建設公司也是避免買到問題屋的方式之一!
 
通常用心經營品質的建商,作風較為低調,大多靠著客戶介紹客戶打起品牌口碑,且將大量成本投入於產品精進與售後品質服務,例如免費五年保固、十年防水保固等等,反而不那麼在意炒作知名度。購屋者唯有多做功課,才能逐一篩選出符合自己需求的房子。
 
 
 
(註1.)用印 
買賣雙方將報稅、過戶所須證明文件交付代書,代書並於增值稅申報書、契稅申報書、所有權移轉契約書(公契)、登記申請書上蓋好雙方印鑑章的手續,稱之為用印。
 
 
 
新聞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