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者遊戲 ── 當「投胎效率」碾壓「職場競爭」
Apr月 2025年 君鑑機構-企劃部
點閱次數 : 248      share :

 

    在台北金融區的咖啡館午後,兩位40餘歲的青壯男子正在討論彼此的收入和資產:一位是年收400萬的投行分析師,另一位是繼承家族房產的餐廳服務生;諷刺的是,後者的淨資產竟是前者的三倍這幕場景正揭露資本主義體系的核心危機──繼承財富的重要性已與工作成就平起平坐,甚至更勝一籌

 

財富世襲化下的房產複利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20253月文章〈繼承變得幾乎和工作一樣重要〉(Inheriting is becoming nearly as important as working(註1)提到:全球已開發經濟體的富裕國家今年預計將有6兆美元遺產完成跨代轉移(繼承),相當於GDP總量的10%,較20世紀中葉的5%翻倍成長。在法國,遺產規模占經濟產出比例自1960年代以來成長兩倍;德國更出現三倍增幅。

    年輕人是否能負擔得起買房、過著相對舒適的生活,不僅取決於他們自己的工作成功,也取決於他們「繼承的財富」。這種「死亡資本」的流動速度,正以驚人態勢改寫社會規則。當房產與金融資產取代薪資成為階級晉升主引擎,資本主義引以為傲的「努力致富」神話正在崩解。

    在台北市精華區,一棟1960年代由某計程車司機購入的住宅,其現今價值足以讓醫學中心的主治醫師望塵莫及;轉換到台中市來看,230年來新舊房屋的資本增值速度每年約6-7%,遠高於平均薪資的成長率。

    這種「空間資本化」現象創造出荒謬的世代斷層——繼承祖宅的服務業工作者,實質財富竟能碾壓頂尖職業的無產菁英。更致命的是,當今90%的勞動者的收入已不足以維持90%程度的生活,需要依賴「父母銀行」(祖產)的「資本輸血」才能擠身有房階級

 

「居住資本化」的生存危機

    居住成本對財富分配的殺傷力,在租屋市場展現得最為血腥。租金吞噬儲蓄能力,儲蓄不足延後購屋時機,而延後購屋又導致更長期的租金支出。與擁屋繼承潮相反,租屋家庭將「租屋世襲制」,代代相傳。居住權的世襲化,已成為當代最隱晦的階級複製工具。皮凱提在《二十一世紀資本論》揭示的「資本回報率大於經濟成長率」(r>g)定律,在當代房地產市場獲得最殘酷的驗證。這場靜默的階級重組已動搖資本主義根基──「子宮紅利」取代「專業技能」成為「階級護城河」,「房產增值」碾壓「勞動生產力」成長;房屋從居住空間異化為資本工具,住宅所有權的階級斷層正以超乎想像的速度重塑社會結構。

    歷史經驗顯示,唯有透過制度設計將繼承財富重新導入生產循環,才能避免21世紀重演19世紀的「食利者主義」(rentier capitalism。畢竟,當「努力就能成功」的承諾失效時,整個社會契約都將面臨崩潰危機。然而身處在現代社會,這一切改革談何容易?住宅早已超越遮風避雨的基本功能,對於個人來說,唯有早點認清「居住資本化」的生存危機,選擇「個人負擔得起的價格」、「能力負擔得起的地區」,把握「當下的時間」,儘早購入屬於自己的窩,至少讓自己不再成為租屋的遊牧民族,將租金化為房貸!脫離無產,晉階有產,方才實際。

    擁有「自有住宅」,也不只是選擇,而是「生存必需」。

 

(本文修改版另刊載於《住展》雜誌,2025年4月號,第509期)

 

 

 

═════════════════════

註1〈Inheriting is becoming nearly as important as working〉(繼承變得幾乎和工作一樣重要)《The Economist》(經濟學人),2024年12月19日。全文詳:https://reurl.cc/EVrg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