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的錢不是錢 ── 何謂「金錢」?
Jul月 2022年 君鑑機構-企劃部
點閱次數 : 4123      share :

 

貨幣的問題

  這實在很難一言兩語釐清。但我們用簡單的方式理解,「錢」(貨幣)是怎麼出現的。在古代,交易模式主要是「以物易物」,但隨著物品的屬性不同會產生許多不便,後來以「貨幣」為交易媒介,則可以讓所有物品透過貨幣完成更有效率的等值交換。

 

  問題來了,那麼這個中介物──「貨幣」(Currency本身是有價值的嗎?(1),「通貨」(Circulating Medium2貨幣價值由在經濟活動中的交易效率決定。以現代來說,事實上使用通貨完成的商品交易僅占所有交易總額的極小比例,一般日常小額付款已逐漸使用支票、信用卡等塑膠貨幣來替代,而大額則由財貨交易或金融工具交易。

 

 

「財富」、「貨幣」和「所得」

    當我們論及「錢」、「房子」、「收入」或「財富」時,能夠釐清它們之間的不同嗎?當我們說某個大企業家很有「錢」,跟我今年能賺多少「錢」,或是出門有沒有帶「錢」,上述的「錢」是一樣的「錢」嗎?你覺得你現在手上所擁有的「錢」如果累積很多就代表「很有錢」嗎?究竟我們在中文口語上都稱為「錢」的東西,有什麼差異?

 

    從圖一所示,能夠明白,我們日常說的錢,有幾種不同意涵:(1) 財富,比如「那個企業家很有錢」;(2) 貨幣,比如「我身上現在有5,000元」;(3) 所得,比如「我這個月的薪水是50,000元」。由此可知,同樣泛指為「錢」的「財富」、「貨幣」和「所得」其實是完全不同的東西。從總體經濟學的概念來看:所謂的「財富」,涵蓋著擁有「貨幣」(但貨幣並不直接等於財富),以及「非貨幣」(如股票、土地、房產或珠寶等),這些都稱為「存量」(Stock)。而「所得」則是指一定時間內提供生產所得到的收入,是為「流量」(Flow)。透過這樣的圖表與說明,應該可以更理解「錢」的不同樣態。

 

 

貨幣的四大功能

  再來我們聚焦在我們首段提到的「錢」(貨幣),孔方兄,就是你手中的現金這個東西,大多數人以為掌有它就掌有財富,仔細想想,是這樣嗎?1,000元放5年還是1,000元,但是房子可能從500萬變1,000萬,牛肉麵從100元變200元。越是辛苦工作,不斷存這這些貨幣,會致富?還是變窮?

 

 

  圖二可見,貨幣有四大功能為:「價值標準」、「交易媒介」、「價值儲藏」及「延期支付」。「價值標準」及「交易媒介」分別表現貨幣現在的抽象及具體的功能「價值儲藏」「延期支付」則表現貨幣未來的具體及抽象的功能。前二項功能「無時間性」,後二項功能「有時間性」3

 

    總結以上可知,人類的交易乃是從「以物易物」轉變為以貨幣為媒介,但是「貨幣(Currency)不等於金錢(Money」,貨幣只具中介性質,有其價值標準與儲存功能,但貨幣並不保值!

 

 

貨幣本質

    在金本位的時期,美元與黃金掛勾,因此稱為「美金」(1盎司黃金兌換35美元),脫鉤後,資產飆漲,且「太多的貨幣追逐太少的貨品」(too much money is chasing too few goods)的時候,通貨膨脹就上升了。4

 

    橋水基金創辦人達里歐Ray Dalio)表示,「貨幣就是垃圾。」(cash is trash.)(5如何看待金錢,如何理解貨幣,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影響深遠在現代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可以拿來買東西或者創業,貨幣也可變成錢滾錢的金融遊戲。因為美元與黃金脫鉤,貨幣能夠複製,但是某些資產無法無限複製,比如土地、藝術品等,一個能複製,一個稀缺性,因此隨著時間,價格自然漲幅驚人。

 

    本文真正想要闡述的是,透過對「錢」的釐清,要明白「問題出在貨幣」。貨幣貶值一直是進行式,要避免這種情況需要透過買房,以用來對沖貨幣貶值的財務損失。試想:5年前的500萬與現今的500萬,各能買到什麼?購買力肯定差很多!以台中房產來說,500萬以前還買得到公寓,現在500萬連新套房都買不到,這就是貨幣貶值。

 

 

思考「房價為什麼會漲?」

    2008年金融風暴,2020COVID-19等金融危機,美國大量印鈔,台灣也得跟著印大量鈔票,所以資產價格必然跟著漲。為什麼?因為房地產是印鈔機,是拿來借錢用的工具,且房價漲的同時會大量增加貨幣供給,因為「房貸餘額」等於「增發的貨幣」。貨幣供應易增難減,每次QE增發貨幣或FED購債,就是政府透過財政政策將錢搬出來,就像一杯奶粉固定的杯子再多添裝了水,那麼口味一定越來越淡,如同新增出來的貨幣當然會稀釋掉現有的貨幣價值。

 

  房地產不是蓄水池,它是印鈔機,一筆房貸的形成等於是「貨幣和債務同時產生」。由房價上漲所增發出來的貨幣當然是流入實體經濟(如買股票,就是把錢給企業運用);買房、買股票花的錢不會消失,而是流入另一個人手裡,他可能繼續買資產,繼續傳遞,直到最後一個人會拿來存起來,或是消費。房地產產生的熱錢,不會卡死在房地產,除非還清貸款,才是讓貨幣消失。

 

 

房價漲不是被炒高的,是貨幣貶值造成的

    購買房地產的好處是,先鎖定住了當下的貨幣購買力。貸款30年,並不是當奴隸揹債務30年的概念,而是透過槓桿,繳出頭期,銀行借給你錢,協助把現在的購買力鎖住。比如現在買1,000萬的房子,代表你現在已經做了防禦性投資了,隨著時間當貨幣貶值時,也不怕薪資收入永遠追不上房價漲幅!

 

    精確地來說,很多人對於金錢的誤解都在於「保值」,認為不保值就是政府的責任,是建商、投資客的問題,是共犯結構,但其實,是沒有真正知曉,窮人一直變窮的真相是在於「貨幣的本質」。

 

    所有的現象與制度其實就像是遊戲規則,明白的人會與時間競跑,不明白的人,還是繼續緊緊守著現金,卻不明白,在每分每秒之間,只要多賣出了一間2,000萬的房子,這世界上就馬上又多生出了2,000萬元!但是這個房產,這個地段,是獨一無二的。隨著債務增加,貨幣就越來越多,借貸的同時便是創造貨幣,說到底,這其實就是現代信用的貨幣制度使然。

 

    最後,我們當然會問,如果知道貨幣其實是信貸的觀念而不是金屬的性質後,那為什麼人類世界要如此或貨幣現象必然如此呢?這部分可以看看美國哈佛大學歷史系與商學院經濟史學教授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所著的《貨幣崛起:金融資本如何改變世界歷史及其未來之路》也許能協助我們明白「沒有借與貸的基礎,世界經濟史便不可能起步。而且,少了不斷成長的債權人與債務人關係網絡,今天的全球經濟必然陷於停滯。」(6

 

    在釐清了「你以為的錢不是錢」之後,我們將陸續再討論「所得不平均」、「貧富差距」以及「房地產現象」等系列題目,冀能夠從「整體面」看出整個社會現象。

 

    瞭解這些,最終都不只是為了生活中的投資,而是生命中的投資。我們,可以如何改善與珍重自己的生活?

 

 

 

 

 

══════════════════════════

1. 貨幣,又稱金錢,簡稱錢,是為了提高交易效率而用於交換的中介商品。貨幣有多種形式,如貝殼糧食等自然物、金屬紙張等加工品、銀行卡信用卡等磁條卡、行動支付、加密貨幣等。貨幣的屬性因經濟體系的興衰而不斷演變,如禮物經濟的興起衍生出實物貨幣;商品經濟的興起衍生出金屬貨幣;金權經濟的興起衍生出金屬代用貨幣[2]和信用貨幣;共享經濟的興起衍生出超主權貨幣。貨幣價值由在經濟活動中的交易效率決定。詳請見:https://reurl.cc/ZAXZm6

 

2. 通貨(currency)是指在社會經濟活動中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簡單地說,「通貨」是指一國中央銀行所發行的紙鈔(紙幣)及硬幣(鑄幣);但通貨僅為貨幣(money)的其中一種型態,經濟學上亦不以通貨或現金等來簡單描述貨幣的實質內涵。通貨是貨幣中作為交換媒介形式的部分,也是各國貨幣供應量中無需背書的部分,只包括紙幣、硬幣,不包括貨幣的存儲功能以及其他支付手段。各國通貨根據匯率在通貨領域進行交換,由於不同的匯率而分為固定匯率和浮動匯率。各國一般都是控制自己本國通貨的供需狀態,唯一例外的是歐盟,由歐洲中央銀行統一控制歐盟各國的通貨政策。詳請見:https://reurl.cc/0pEdNk

 

3. 哈佛商學院教授 大衛‧莫斯(David A. Moss),高翠霜譯:《了解總體經濟的第一本書》,台北:經濟新潮社,20119月,頁53-91

「價值標準」,又被稱為「計價單位」,可簡化為物品交換的比率,就經濟學角度當物品產生交換的比率,即形成物品的價格時,才能形經濟學上的供需機制。消費者得以衡量效用及成本,以貨幣支付完成财貨物品之交換需求。因此,貨幣可使經濟體發揮其最高生產力。

「交易媒介」貨幣應具備普遍可接受性,不論以任何形態或物質所構成,只要具備普遍接受性並易於分割具有計價單位,即可充當交換之工具。有效的降低交易成本,進而發揮生產消費的效率,促進了經濟社會的發展。

●「價值儲藏」為貨幣未來具體用途,使個人所得無須在獲取時全數使用完畢,可將其一部分儲藏供作未來消費之用。因貨幣具備高流動性,相較其他金融資產變現時必須經過一定程序,且須支付相當之交易成本,使一般民眾仍傾向選擇以貨幣做為價值儲藏之工具。

●「延期支付」,貨幣可以用來做為延遲支付之功能,回顧以物易物交換社會因缺貨幣做為計單位,須透過實物借貸方式,債權債務關係不易形成。現代經濟發展需要信用及債務制度的建立,有了貨幣的出現,使債務的本金與利息所產生的計單位問題被解決了,有助經濟發展。

 

4. 大衛‧莫斯(David A. Moss),高翠霜譯:《了解總體經濟的第一本書》,頁59

 

5. 相關論著可參考:橋水基金創辦人 達里歐(Ray Dalio)著,陳世杰、諶悠文、戴至中譯:《原則:生活和工作》,台北:商業週刊,2018410日。達里歐(Ray Dalio)著,陳儀譯:《大債危機:橋水基金應對債務危機的原則》,台北:商業週刊,2018410日。達里歐(Ray Dalio)著,陳儀,鍾玉玨,顧淑馨,陳世杰譯:《變化中的世界秩序:橋水基金應對國家興衰的原則》,台北:商業週刊,2022428日。

 

6. 美國哈佛大學歷史系與商學院經濟史學教授 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杜默譯:《貨幣崛起:金融資本如何改變世界歷史及其未來之路》,台北:麥田出版,200912月。「在我們所生活的世界裡,怎麼會大部分的錢都看不見,而只是電腦螢幕上的數字?錢從哪裡來?又都跑哪兒去了?」「這世界究竟為什麼貧者愈貧,富者愈富?」也許這本書可以讓我們對貨幣及其運作和影響等有更深層的認識。尼爾是當前西方身價最高、影響最大的歷史學者之一,曾任牛津大學、紐約大學、及哈佛大學教授。專長貫通歷史與財經兩大領域,研究重心為經濟史和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研究,是全球矚目的美國外交政策權威評論者,在二○○四年被《時代》周刊評選為「影響世界的100人」之一。